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辽阳 [切换]
    辽阳培训啦 > 辽阳热点资讯 > 辽阳外语知识 >  【已回答】没有外教语伴,该怎么练英语口语?

    【已回答】没有外教语伴,该怎么练英语口语?

    时间:2023-03-02 13:21:19  编辑:同城资讯  来源:资讯   网站投稿
          文|赛思特 麦浪      记得我在读大三的时候准备考雅思,但是我之前一直没有练过口语,从来没有和人用英语交谈过,我试着上网去找口语语伴,最终也没找到合适的,就不了了之了.

    文|赛思特 麦浪

    记得我在读大三的时候准备考雅思,但是我之前一直没有练过口语,从来没有和人用英语交谈过,我试着上网去找口语语伴,最终也没找到合适的,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考雅思口语,在外面排队候场的时候还特别紧张,等轮到我进去,和考官一聊上就立刻放松下来。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的和人用英语交流,出奇的顺利,想说什么说什么,和平时讲汉语一样,甚至还能和考官开玩笑,他关掉录音笔之后还让我把手上的翡翠戒子给他看看,我还告诉他这是打牌赢的,又聊了一会儿***的话题才离开。

    出考场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我到底是什么时候会说英语的?

    大学毕业半年之后,我开了一家外贸公司。刚开张舍不得多花钱招成熟的外贸业务员,也怕留不住人,我就招了几个外贸新手,而且是英语都不懂的新手,培训外贸业务知识的同时培训英语。

    几个月之后我带着这几个业务员去香港,第一次参加展会。当时也没指望他们能谈业务,完全是为了长见识,积累经验。结果令我惊奇的是他们居然在会场用英语和外商谈起业务,这让他们自己也感到惊讶和兴奋,在回程的渡轮上手舞足蹈。

    在这次实战交流之前,他们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英语,我也没有和他们练过英语对话,他们也完全不知道自己能说英语,什么时候开始具备这种能力也不得而知。

    后来我就是从这两件事开始研究英语口语的训练方法,得到一个结论:“口语就是要多说”这句话是骗人的,口语一个人就能练出来,而且能更好更快的练出来。

    那到底怎么样才能学会英语口语,一个人怎么就能练口语呢?

    首先,你要记住最关键的一句话“口语就是要多听”。

    无论哪国,无论哪种语言,天生的聋子一定是哑巴,从来没有人可以在听不懂一种语言的情况下能自如的说这种语言。这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

    同样的,你如果能够基本听懂这门语言(偶尔能听懂几句话不算),只要口腔舌头没毛病,心理没障碍,那一定能自如的说这门语言,说得漂亮不漂亮是另外一回事,但一定是流利自如的。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能听懂英语,就是不会说,那基本上是在吹牛,如果有人说听不懂英语,但是能随便说,那更是扯淡。

    “口语就是要多说”完全是想当然的,“口语就是要多听”这是自然规律,要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必须要练听力。

    练听力仅仅是“多听”还不行,养狗的人听几年狗叫也听不懂狗语,所以练听力方法很重要,我们学员在训练中能实现用10小时听力材料基本解决听力问题,这和训练方法、材料选择都有很大关系。

    第二、建立英语思维能力,消除“翻译和造句”,这是学会口语的第二大因素。

    在英语交流中,如果你听到每个字,每句话,都要去想对应的中文意思,再理解,那肯定听不懂,人家都说哪里去了,你还在想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要说什么,都要先想好汉语,再找对应的单词,再造句说出来,那肯定行不通,每句话都要想一会,讲话就一直卡壳。

    很多人天真的以为:“能说英语的人是翻译得很快,很快就能想到汉字对应的英文单词,我不会讲英语就是我翻译得太慢了,我要练!”其实错了,会说英语的人,说英语的时候根本不会先想到汉语再翻译成英文。

    会英语的人在说英语的时候,和你在说汉语的时候一样,脑子里想的只是要表达的观点,不会去思考句子本身,不会去想用什么词,什么句型,一瞬间都不会去想,没有造句这个过程。

    当你消除了“翻译和造句”的思维模式的时候,你在听说英文的时候,就是靠条件反射了,我们就说具备了英语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给学习者安排训练听说读写训练时,经常会加一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要求,其实基本上都是为了帮助消除“翻译和造句”。

    但是传统口语课,无论外教还是中教,是在练什么?就是在练“翻译和造句”。在这些课上,你需要说英语,你就会先在脑子里想好中文,再想对应的单词,这是翻译,然后用语法知识组合起来,这是造句。这和口语训练的目标背道而驰。

    第三、建立自己的英语表达体系,是开口讲英语的最后一关。

    什么是表达体系?我用汉语举例:当我们在表达不想、不屑于做某事的时候,我们会说“我懒得...”,我懒得理你,我懒得去,我懒得跟他解释。这里的“我懒得+动词结构”就是一个表达方式,你对它熟练之后,遇到合适场景,你自然能用出来。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人的表达体系。

    建立表达体系最好的办法是朗读,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基本都重视朗读,这是很有道理的。怎么读、读什么,当然是有讲究的,不同操作效果有差别,除了朗读,也还有其他方法也能帮助建立表达体系。

    结论,我们把学口语比喻成建一栋房子:听力就是这个房子的主体,包括地板、柱子、墙,房顶,没有听力就没有口语;英语思维就是主体里面的钢筋,没有英语思维,口语这栋房子撑不起来;表达体系就是房子的门窗和内外装修,如果没有,房子没法使用。

    这3个因素都是一个人可以搞定的,所以口语一个人就能练。你最痴迷的外教一对一口语教学最大的作用是完善表达体系,也就是房子的精装修,单这对于多数连房子都还没建好的人,考虑精装修问题估计是太早了点。

    我不会讲英语英文翻译
    没有外教语伴,该怎么练英语口语?

    口语难提高?请避开学习误区!

    如果你真的只能一个人练习口语,那估计有两种原因:第一,你是真的搞懂了口语的原理;第二,由于条件所限,你没办法找合适的个人练习对话。

    当然,我猜你多半是因为第二种原因。不过不用丧气,你比那些有条件找个人练习对话的人要幸运得多,走上一个人练口语这条线路,你的效率会高得多。为什么呢?

    首先,你要清楚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口语不是翻译,也不是造句”

    第一,要认清口语和翻译的关系。

    英语口语学习

    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或者那么难。学习很多人天真的以为,那些口语很好的中国人,是他们翻译得很快,一个词语,一个句子,能立刻想到对应的英文。我不会讲英语就是我翻译得太慢了,一个词语我要想很久才能想到对应的英文单词,短语,固定用法,句子也是!我需要更多的练习,对话训练能锻炼我翻译的速度和反应速度,只要我多说,那就能慢慢加快到能进行正常交流的速度。

    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能用英语交流的人,说英语的时候是根本不会想汉语的。

    你应该有过体会,在英语交流中,如果你听到每个字,每句话,都要去想中文意思,再理解,那肯定听不懂,人家都说哪里去你还在想第一句,甚至前半句。

    如果你要说什么,你都要先想好汉语,然后翻译成英文说出来,那肯定行不通,

    想一句话得花多长时间?谁能站在那等你磕磕绊绊的半分钟说一句话?说出来都还狗屁不通,而且你根本没那么强的翻译能力,每句话都能把你卡住。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如果按照翻译式的思维去听一句话,正常语速下,一句话到第四个单词,你就开始跟不上了。真正会说英语的人,当他们在说英语的时候,思维模式就是英文模式,我们就称为英语思维,并不会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切换。

    有英语思维就能进行听说交流,没有英语思维就不能,这个就是绝对的分水岭。你要问那些做口译的,同声翻译的是怎么回事? 那你要清楚,那些人是有了英语思维,有了正常使用英语的能力,然后再去学的翻译这项技能。翻译,是在你已经掌握两种语言的条件下,经过专门的训练而获得的一项技能。

    第二,口语也不是造句。

    语言也不是思考的结果,不是通过造句形成的。你现在说英语的时候,说一句话要去回忆单词,然后通过语法规律把单词组合一起,组成句子,这就是造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是你想想,你在说汉语的时候,你在脑子里思考的仅仅是你要表达的观点,你不会去思考句子本身啊,你不会去想用什么词,什么句型,一瞬间都不会去想。

    你应该有过这种经历,面对老外的时候就没话说了,为什么?当你在用母语交流的时候,在听,在说的时候,你脑子里会不断的思考对方的观点,和自己要表达的观点。但是,当你在用英语交流的时候,你脑子里全部都是语言本身,你在努力的理解对方的句子,单词,回忆自己要用的单词,句型,语法,你没有空间去思考观点,所以这时候,你的反应就是,我跟他没啥好说的。

    语言不是造句,而是一种反复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所以,你可以去调查,对话练习对于口语的提升效果是极其有限的。但是目前,不管是外教、陪练,还是英语角,这些模式都是对话练习,对话练习的本质就是翻译和造句练习,每听一句都要去翻译,每说一句话都要去造句,没有触及到英语思维这个本质的问题。

    有了对口语的基本认识,那么你还需要一样东西——耳朵

    十聋九哑,在任何国家,不管说什么语言的国家,天生的聋子,那一定是哑巴,这个是自然规律。能听得懂一种语言,只要没有心理或者生理障碍,那就能说这种语言,说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这个也是自然规律。你凭什么认为你能不受规律的限制,在听不懂英语的情况下就能说英语呢?

    “听”是音频信息输入,“说”是信息输出。信息是必须先输入了才能输出。这点很好理解,你不把水先注进桶里,你也别想从桶里倒出水来。所以,我们能说是因为我们能听。

    而且信息的输出量必然小于信息的输入量,因为中间有损耗。我们口语水平会受限于我们的听力水平。

    有人说,我没听过,但是在书上看过的内容,那也是信息输入啊,不对,阅读那种是视觉信息的输入。只有听,那才是声音信息,你要说,那需要的是声音信息。

    想想有些去上外教口语课的同学,对方说什么都听不懂,只有不断的尬尴的回应yeah~~yeah~ahuh,装作很认真的在思考,然后心里一直盼着快点结束,这是何苦呢?一个小时几百块钱学到了什么?

    其实除了上面说的“听力”和“英语思维”,还有第三个元素,就是表达体系的建立,语言文化特质等等,这个在这里不多述了,如果前面两项问题能够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应该已经被顺带解决得差不多了,即使还没解决,那么也问题不大,基本的交流不会受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599911198#qq.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