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衢州 [切换]
    衢州培训啦 > 衢州热点资讯 > 衢州外语知识 >  芙蓉诔英文四大古典名著

    芙蓉诔英文四大古典名著

    时间:2023-05-20 11:41:53  编辑:同城资讯  来源:资讯   网站投稿
    一、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4大名著之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1,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1。又名《石头记》《情.

    芙蓉诔英文

    一、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4大名著之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1,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1。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2钗》《宝玉缘》等。作者曹雪芹。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详情请见关于《红楼梦》版本的叙述)。
    由于原著结尾散失,许多续作纷纷出炉,据统计,《红楼梦》续书种类高达5十余种。较为著名的续作者有清代才女顾太清及通行本续作者或整理者高鹗等。例如,高鹗所续的后4十回诗词可以看出:续作者大大宣扬迷信的因果报应、虚无宿命的封建毒素,严重歪曲了小说揭露和抨击现实政治和社会黑暗的思想倾向。
    -------------------------------------------------------------------------------------------------------------------------------------------------------
    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沾(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丰润,生于1724年,卒于1764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1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1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乾隆2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1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2十八年(1763年)和2十九(1764年)年两种说法)(曹雪芹逝于1763年见甲戌本脂砚斋甲午泪笔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1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1千3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1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1匹白马和1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1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为防止经文被盗,玄奘在唐王的帮助下修筑了大雁塔,保存经文。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1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1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2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3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3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3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3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2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
    吴承恩(约1500—约1582),中国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后徙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他出身于1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曾祖吴铭、祖父吴贞曾分别任过县学训导、教谕。其父吴锐,家境贫寒,以经营绸布为生。虽身为商人,却喜读书,六经诸子百家莫不观览。
    吴承恩自幼敏慧好学,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淮安府志》记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以后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归居故里,放浪诗酒,贫病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1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种文字流行于世。
    --------------------------------------------------------------------------------------------------
    吴承恩1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诗38首。
    ——————————————————————————————————————————————————————————————————
    《3国演义》(英文名:TheromanceofThreeKingdoms),是中国古代第1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3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罗贯中
    (约1330—约1400)
    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1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3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5代史演义》《3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3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1可看到的是1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1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1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3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又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3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还有的记载说宋江投降后曾参加过征方腊之役。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也决不止36人),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1定的威胁。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3年(1121年),前后3年多。
    ----------------------------------------------------------------------------------------------------------------
    施耐庵,名子安(1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
    籍贯:河北遵化人。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在当时为禁书,后被人改名为现在的《水浒传》。
    生平: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1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1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3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4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2子弟之1施之常后代,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3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3国志演义》、《3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

    二、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4大名著之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1,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1。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2钗》《宝玉缘》等。作者曹雪芹。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由于这部巨著是以数个大主轴穿插众多小故事而成,因此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至今并没有1个统1的说法,但是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也有人认为这部巨著是在描写传统中国贵族生活的腐败与颓废。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富含神话的色彩,并且反映著作当时的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乃至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
    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1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便将它携至“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1道”。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随跛道人出家。
    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2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2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黛玉,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1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姐姐薛姨妈之子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1同到荣国府住下。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2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2人发生云雨私情。
    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王熙凤接待,给了2十两银子。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以后1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因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送丧途中,凤姐贪图3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1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1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1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能作1首。袭人娇嗔说要离开宝玉,深感遗憾的宝玉求袭人别走,袭人趁机规劝宝玉读书“干正事”。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又因有薛宝钗或其他小事。2人常争吵,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
    宝钗过生日唱戏,小旦像黛玉,贾母娘家孙女史湘云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阻拦、结果惹得2人都生宝玉气。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进园后,宝玉更成天和这些女孩子厮混;书童将《西厢记》等书偷进园,宝玉和黛玉1同欣赏。这是经典的1回。
    贾政妾赵姨娘所生子,宝玉庶弟贾环嫉妒宝玉,抄写经书时装失手弄倒蜡烛烫伤宝玉,王夫人大骂赵姨娘。赵姨娘又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魇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几乎死去。癞和尚、跛道人擦拭通灵玉、救好2人。黛玉性格忧郁,暮春时节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称为花冢,并写《葬花辞》。宝玉丫环晴雯失手跌坏扇子,宝玉说她。她便顶撞,袭人劝,她又讽刺,气得宝玉要赶走她。到晚间晴雯乘凉。宝玉又让她撕扇子以博她1笑。有1次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被贾环告诉贾政。宝玉又结交忠顺王爷喜欢的伶人蒋玉菡,使得王爷派人来找。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王夫人找袭人,要她随时报告情况。并决定将来袭人给宝玉做妾。
    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第1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2次作菊花诗,林黛玉压倒众人。
    刘姥姥2进荣国府,被贾母知道,便留她住下。在大观园摆宴,把她作女清客取笑;这位饱经世故的老妇也甘心充当这1角色。贾母又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各处。在拢翠庵,妙玉招待黛玉、宝钗饮茶,宝玉也得沾光。
    为凤姐庆生辰,从贾母起,各人出分子办席。凤姐饮酒过多,想回家休息,撞到贾琏正勾引仆妇。凤姐哭闹。逼得仆妇上吊,贾母迫使贾琏向凤姐赔礼。
    由于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记》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宽容了她,2人关系好转。黛玉承认宝钗为好人,自己多心。黛玉模仿《春江花月夜》写出《秋窗风雨夕》,抒发自己的哀愁。贾赦垂涎贾母丫环鸳鸯,让其妻邢夫人找贾母。鸳鸯不肯,贾母也不愿意,便斥责邢夫人。贾母与贾赦母子关系更加不好。薛蟠在1次宴席上调戏会唱戏而又豪爽的柳湘莲,被柳毒打,柳怕报复,逃往他乡。薛蟠无脸,也外出经商。其妾香菱(即英莲)到大观园学诗。又有几家亲戚的姑娘来到,大观园中作诗、制灯谜,空前热闹与欢乐。袭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夜里受寒伤风,身上烧得烫人。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他1件俄罗斯裁缝用孔雀毛织的雀金裘,他不慎烧个洞。晚上回来、街上裁缝不敢修补。晴雯重病中连夜补好。
    年关到,宁国府庄头交租,送的东西数量惊人,贾珍还嫌少。由于过年操劳,凤姐小产,无法理家,便由探春、宝钗、李纨等人协同理事。探春为赵姨娘所生,赵姨娘弟弟死,探春按例不多给钱,母女大闹1场。探春又在园中实行1些改革,将各处派专人管理,既交公1些财物.又给管理人1些利益。
    黛玉丫环紫鹃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假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相信而发病精神往复失常,由此,黛玉更知宝玉心理,众人也以为他们定成美满姻缘。黛玉又要认薛姨妈为干妈,钗黛2人达到关系最融洽时期。
    荣国府矛盾重重。贾环在宝玉处见到擦癣的蔷薇硝,想要些,宝玉丫环芳官却给贾环1些茉莉粉。赵姨娘到宝玉处大闹1场。芳官又给她干娘1些玫瑰露、引出她干娘的侄儿偷茯苓霜。几件事闹得大乱,险些打破仆人间的平衡。正当宝玉生日欢宴时,贾敬吞丹丧命。尤氏国丧事繁忙。请母亲和妹妹尤2姐、尤3姐来帮忙。贾琏见2姐貌美,要作2房,偷居府外。2姐和贾珍原有不清白,贾珍还想搅浑水,贾琏又想把3姐给贾珍玩弄。尤3姐却正气凛然,将珍、琏大骂,并说她已有意中人,即毒打薛蟠的柳湘莲。贾赦派贾琏外出办事,贾琏路遇薛蟠、柳湘莲。薛蟠遇强盗,被柳搭救,2人结为兄弟,贾琏为柳提媒,柳答应。到京城后,柳先向3姐之母交订礼,遇宝玉闲谈尤氏1家而起疑,又去索礼退婚,尤3姐自刎,柳出家。凤姐知道贾琏偷娶之事,装成贤惠。将2姐接进府。请贾母等应允。贾琏回来,因办事好,贾赦赏1妾。凤姐借妾手逼使尤2姐吞金自杀。粗使丫鬟傻大姐在园中抬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在1些仆妇撺掇下抄检大观园,迎春懦弱,听凭丫环被赶走;探春生气,怒打仆妇;惜春这时和哥哥嫂子断绝往来。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贾宝玉无可奈何,写《芙蓉诔》祭她。薛蟠娶妻夏金桂后,贪陪嫁丫环宝蟾美色,金桂为除香菱,答应了。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薛姨妈不准。夏金桂和婆婆吵闹。薛蟠无法在家。只得外出。
    (之后由于原著散失,内容不可知。上世纪1些学者开始根据现存八十回的伏笔等写作特点,开始系统探索八十回后的情节,如俞平伯先生、周汝昌先生以及梁归智、林冠夫、刘心武等。根据前文判词可知遗失书稿大概内容为:4大家族没落,黛玉忧郁成疾而死,元春在宫中暴毙,迎春误嫁中山狼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王熙凤死,巧姐被刘姥姥救出嫁给板儿。香菱死,袭人嫁给蒋玉函。)
    1、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1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4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1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1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1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1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2、林黛玉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1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弄,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2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外在之凄美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1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1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1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1窍,病如西子胜3分。”好1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1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内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1方面,1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1些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泛无趣、了无动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1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1斑。
    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如是?曹翁笔墨之神,亦在于此,1方面让黛玉“美丽”到极至,1方面又让她“凄凉”而至身死!于是乎,1个跨越无数时空的、恒久的悲剧性人物--“凄美的林黛玉”至此“雕塑”而成,“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让人为她尽情的感痛伤心,耿耿而不能忘怀。
    3、王熙凤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1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3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2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1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聪明,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4、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5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账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1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2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1个破荷叶,1根破草根子都是贾探春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1人能指出个123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1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1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1番精辟的言辞,岂是1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第5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5、薛宝钗薛宝钗
    金陵十2钗之1,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1种强烈的批判精神。比如,《红楼梦》第38回,她就作《螃蟹咏》,对当时那些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而她自己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1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由于受程高本的误导,红学界对薛宝钗思想性格的认识长期偏离实际情况。比如,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但事实却是,在曹雪芹的笔下,宝钗恰恰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得罪了家长!如小说第22回,宝钗就曾1首《更香谜》,引得贾政大为扫兴,以为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第40回,在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时候,宝钗蘅芜苑那“雪洞”1般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1则曰“使不得”,2则曰“不象”,3则曰“忌讳”,4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5则曰“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全是清1色的负面评价。到后来,“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4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1起。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如果宝钗真是“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她何以会落到如此结果呢?可见,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恰恰是最不屑于玩弄什么“城府”,以讨好家长的人!正好,脂砚斋对于钗、黛写应制诗1事的评语也是:“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1为”。对弱者真切的同情,却对权势者“不屑”,这才是宝钗行事的基调.
    另1种观点也同样错误不堪。即认为宝钗“热衷于仕途经济”,只会“谈讲谈讲仕途经济”。事实正好相反,宝钗恰恰与宝玉1样,最痛恨当时的官场、最痛恨以贾雨村为代表的这种官场人物!宝钗劝宝玉读书做官,不过是希望宝玉能够掌握权力,去消灭那些“禄蠹”而已。正如她在《螃蟹咏》里所说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由于宝钗对宝玉的直言进谏,她的话还1度引起了宝玉的误会,以为那是所谓的“混帐话”。但误会终究是误会,后来宝玉读到宝钗所作的《螃蟹咏》,也禁不住要为宝钗愤世嫉俗的思想叫好,高呼“写的痛快”!对于书中的这种情况,曹雪芹生前的知己——脂砚斋倒是洞若观火。他(她)很早就已经指出,在这些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钗、玉2人形景较诸人皆近,……2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似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所以,宝玉与黛玉看似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实际2人的思想立场却南辕北辙;宝玉与宝钗看似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实际2人的选择却是殊途同归!——都是基于对当时那个社会的极度愤懑!
    故而,作者借他的化身——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之手,为宝玉、宝钗安排了1场“金玉良姻”。这场婚姻的目的,就是借助宝钗在老庄、禅宗等“出世”哲学方面的“博知”,来引导宝玉“悟道”,并最终推动他出家为僧,使沉迷于红尘中的顽石尽快返回大荒山。而事实上,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玉的第1次“禅悟”,就是宝钗向他推荐的那首《山门•寄生草》给引出来的。这就叫做“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在脂评本的后3十回佚稿中,宝玉最后在宝钗的引导下出家为僧。宝钗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尘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价。但她却并无怨言,因为帮助所爱之人解脱精神上的痛苦,正是她1生的使命。这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1切无不可冷者”。
    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沾(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丰润,生于1724年,卒于1764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1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1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乾隆2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1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2十八年(1763年)和2十九(1764年)年两种说法)(曹雪芹逝于1763年见甲戌本脂砚斋甲午泪笔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三、四大古典名著

    4大名著之【3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1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1说是太原(今山西),1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3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1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3十回也是其所作。
    4大名著之【水浒传】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4大名著之1《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1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1书作者素有争议,有1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4大名著之【西游记】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1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4大名著之【红楼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2说:1、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2、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1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1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1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四、芙蓉诔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

    诔諡的解释

    古代累述死者生前行迹并以此定谥的文字。清龚自珍《周信之明经中孚手拓吴兴收藏家吴晋宋梁4朝砖文八十七种见贻赋小诗报之》:“非金非石非诔諡,兽面鱼形错文字。”

    词语分解

    诔的解释诔(诔)ě古代叙述死者生平,表示哀悼(多用于上对下):贱不诔贵,幼不诔长(僴)。这类哀悼死者的文章:做诔。诔文。部首:讠;諡的解释諡?同“谥”。部首:言。

    五、红楼梦中最长的祭文是什么??

    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诔,读蕾)
    《芙蓉女儿诔》是我国长篇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主人公贾宝玉祭奠心爱的丫鬟晴雯时创作的1篇祭文,作品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全面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
    芙蓉女儿诔(lěi)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谨以群花之蕊,冰鲛(jiāo)之縠(h?),沁芳之泉,枫露之茗(m?ng),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陆)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yān)沦(l?n)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qīn)枕栉(zh?)沐(m?)之间,仅5年八月有(y?u)畸(jī)。忆女儿曩(nǎng*)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妹悉慕媖(yīng)娴(xi?n),妪(y?)媪(ǎo)咸仰惠德。孰料鸠(jiū)鸩(zh?n)恶(w?)其高,鹰鸷(zh?)翻遭,罘(f?)罬(zhu?)薋(c?)葹(shī),妒其臭(xi?),茝(chǎi)兰竟被芟(shān)鉏(ch?)!花原自怯,岂奈狂飙(biāo)?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gǔ)虿(ch?i)之谗,遂抱膏肓(huāng)之疚(ji?)。故而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kǎn)颔(h?n)。诼(zhu?)谣謑(xī)诟(g?u),出自屏帏(w?i);荆棘蓬榛(zhēn),蔓延户牖(yǒu)。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t?n)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guī)帏(w?i)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自蓄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ch?),不获回生之药。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z?)。镜分鸾(lu?n)别,愁开麝月之奁(li?n);梳化龙飞,哀折檀(t?n)云之齿。委金钿(di?n)于草莽,拾翠㔩(?)于尘埃。楼空鳷(zhī)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5丝之缕?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qīn)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言皆绝。连天衰草,岂独蒹(jiān)葭(jiā);匝(zā)地悲声,无非蟋蟀。露苔晚砌,穿帘不度寒砧(zhēn);雨荔秋垣(yu?n),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mǐn),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芳枉(wǎng)待。抛残绣线,银笺(jiān)彩缕谁裁?摺(zh?)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近抛孤柩(ji?)。及闻槥(hu?)棺被燹(xiǎn),惭违共穴之盟;石椁(guǒ)成灾,愧迨(d?i)同灰之诮(qi?o)。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l?n),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qiū)榆飒(s?)飒(s?),蓬艾萧萧。隔雾圹(ku?ng)以啼猿,绕烟塍(ch?ng)而泣鬼。自为红绡(xiāo)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lǒng)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zǐ)泽馀(y?)衷,默默诉凭冷月。呜呼!固鬼蜮(y?)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b?)奴之口,讨岂从宽?剖(pōu)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在君之尘缘虽浅,然玉之鄙意岂终。因蓄惓(qu?n)惓(qu?n)之思,不禁谆(zhūn)谆(zhūn)之问。始知上帝垂旌(jīng),花宫待诏(zh?o),生侪(ch?i)兰蕙(hu?),死辖芙蓉。听小婢(b?)之言,似涉无稽(jī);据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1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其位?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zh?)降(ji?ng)于兹(zī),特不揣(chuǎi)鄙俗之词,有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qi?)以游乎穹(qi?ng)窿(l?ng)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y?o)象以降乎泉壤耶?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jī)尾之光耶?列羽葆(bǎo)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驱丰隆以为比从兮,望舒月以临耶?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lu?n)鹥(yī)以征耶?闻馥郁而薆(?i)然兮,纫(r?n)蘅杜以为纕(xiāng)耶?炫裙裾(jū)之烁(shu?)烁(shu?)兮,镂明月以为珰(dāng)耶?籍葳(wēi)蕤(ru?)而成坛畤(zh?)兮,檠(q?ng)莲焰以烛兰膏耶?文瓟(b?)瓠(h?)以为觯(zh?)斝(jiǎ)兮,漉醽(l?ng)醁(l?)以浮桂醑(xǔ)耶?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chān)耶?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期汗漫而无夭阏(yān)兮,忍捐弃余于尘埃耶?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p?i)而携归耶?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ji?o)噭(ji?o)而何为耶?君偃(yǎn)然而长寝(qǐn)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既窀(zhūn)穸(xī)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xī)化耶?余犹桎(zh?)梏(g?)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jiē)来耶?来兮止兮,君其来耶!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qiān)烟萝而为步幛(zh?ng),列枪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f?)妃迎于兰渚(zhǔ)。弄玉吹笙(shēng),寒簧击敔(yǔ)。征嵩(sōng)岳之妃,启骊(l?)山之姥(mǔ)。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zh?)。爰(yu?n)格爰(yu?n)诚,匪簠(fǔ)匪筥(jǔ)。发轫(r?n)乎霞城,返旌(jīng)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yīn)氲(yūn)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m?i)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何心意之忡忡,若寤(w?)寐(m?i)之栩栩?余乃欷(xī)歔(xū)怅望,泣涕彷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篔(y?n)筜(dāng)。鸟惊散而飞,鱼唼(sh?)喋(zh?)以响。志哀兮是祷(dǎo),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xiǎng)!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599911198#qq.co m